“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
文旅体育消费场景迎来新发展
2024-07-25 08:43: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视觉中国供图
《法治周末》实习生 康婧轩
《法治周末》记者 郑 超
近日,文旅体育消费这一领域再迎新红利。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法治周末》记者关注到,《措施》中在文旅体育消费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受访专家指出,消费新场景的培育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针对城市或地域的特殊性,以量体裁衣的模式打造不同风格的旅游场景;针对各地旅游项目的落地,适当增加一些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以此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文旅 体育”成新机遇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体育旅游产业正在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超过旅游产业4%至5%左右的整体增长速度。作为体育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体育旅游已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机遇。
北京市兰台(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红梅表示,当前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俨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形式受到欢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体育休闲旅游正成为旅游消费的新趋向。
“在此背景下,《措施》的出台与消费专项支持举措共同形成合力,通过创新新消费场景、拓展消费新需求,培育和壮大消费新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的需求。”徐红梅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相关负责人在《措施》答记者问中,谈及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时提到,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积极发展冰雪旅游、海洋旅游等业态,鼓励发展旅游专列等旅游新产品。可以看出,新产品的丰富更多是“体育 旅游”的产品,而非体育类别的单一产品,大部分是一些体育项目嫁接在旅游项目中产生的微变化。
记者注意到,《措施》中要求,推广“音乐 旅游”“演出 旅游”“赛事 旅游”等业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旅游专列、旅游公路低空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健身场地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引导和扩大体育休闲消费。鼓励和引导开展“村ba”“村超”“村排”“村跑”等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赛事活动。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活力山水”行动计划等促消费品牌活动。
当前,国内已有一些在公开水域和低空领域从事的民间体育运动,这些项目往往年轻人参与较多,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这类项目具备年轻人喜欢的诸多特点,未来也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冯珺表示,从体育项目的物理空间上拓展,可将体育项目做一些跨界产品,打造以体育项目为核心特色和消费点的文体旅融合发展产品。比如,在公开水域或低空领域进行体育项目物理界限上的拓展。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认为,近日,印发的措施能够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加快发掘旅游新场景,进而创造更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持续优化出入境政策
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入境旅客量达到1.4亿人次,同比增长117.8%,出入境人次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80%以上的水平。
因此,进一步推动文旅新业态的发展,优化出入境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措施》明确,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持续优化出入境政策措施,积极研究增加过境免签政策国家数量。适当增加主要客源国的入境航班频次。在地图导航软件等应用中增加多语种服务,优化打车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确定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名录,推动受理境外银行卡。提高外籍游客在华购票、餐饮、住宿、出行、预约的便利化水平。
6月25日,中国再度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3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徐红梅指出,持续优化出入境这一举措,需要配合加强海、陆、空各个运输交通部门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安保风险防控合规意识,及时组织学习与旅游相关联新的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安全运输要点与精髓,确保每一位出行者的生命安全与旅游运输过程中的体验感。
徐红梅还提到,法律法规的出台到落地实施,要求较高强度的执行能力方可完成。境内、外游客对国内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陌生与不了解,可能会导致在旅游过程中因风险意识淡薄而带来的法律风险。《措施》所涉及法律法规较多,未来我们还需要着力解决入境游客面临的痛点、堵点、卡点,不断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入境旅游体验。
培育新消费场景离不开法治护航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明确表示,各地要高度重视培育消费新场景有关工作,切实加强系统谋划,推动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推进跨部门协作。
鼓励各地总结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的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相关部门和地方协同开展政策性试点示范和实践探索,加强对大宗消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依法依规合理降低消费领域企业用地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仅增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可操作性,更完善推进了消费环境建设的法治保障。
《条例》从规范消费索赔、强化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为特定群体消费吃了“定心丸”,为消费市场中的信用基础织牢“保护网”,为消费活动拧紧“安全阀”。
此外,司法机关也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行动等方式,为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增添法治力量。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指导各级法院审理涉个人信息保护案件;在全国检察机关今年2月至12月开展的“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是其中重点工作之一。这都为培育新消费场景奠定了基础。
徐红梅还建议,各地、市积极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巡回普法宣传,扩大宣传力度,增加普法宣传岗位,送法下乡,送法下基层,送法到千家万户。让境内更多的百姓与入境游客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并知悉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积极遵守旅游法律法规的实施,增强旅游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防控意识,提升游客的幸福感、体验感与满意感。
同时,旅游公司及有关人员应定期组织旅游公司及导游从业人员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大局意识,确保带团出游的安全往返,杜绝属地旅游的强制性消费与返点性观光。尊重游客自主选择旅游景点,最大化保障游客安全性、获得感与好评率。
“深化融合旅游业态的发展,推动城乡文旅的同步提升,引导并扩大体育与休闲消费相融合,持续推出、优化优质入境旅游的产品,不断提高入境旅游的便利度,拓展打造新生代潮玩聚集地,这些举措都离不开法治的护航,用法律引领新消费业态的发展,需要有充分的执行力,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高度配合,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确保《措施》准确落实到位。”徐红梅说。
责编:韦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