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辞职,手机就能学”“速成学历”成生意,是捷径还是陷阱-koko官网下载

 “无需辞职,手机就能学”“速成学历”成生意,是捷径还是陷阱-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热点财经

“无需辞职,手机就能学”

“速成学历”成生意,是捷径还是陷阱

2024-10-10 11:38:4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学历”乱象                 新华社发 王威 作

《法治周末》记者 郑 超

 《法治周末》实习生 康婧轩

“最快3个月拿到海外硕士双证”“学制短、学费低,无需辞职,拿手机就能学”“从中专到博士只需五年”……近期,《法治周末》记者在网上发现不少“速成学历”的广告,有的直接晒出多个学员的学历学位认证书。

一些学历提升机构的咨询顾问说,有人不惜花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买一个海外学历。一些中介机构通过发布“上岸贴”吸引学员报名,声称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使得不少学生深信不疑。

很多在职或者求职的人员对于学历提升有着强烈的需求,而他们往往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培训和考试,这就促使不少中介机构趁机而动,推出“学历提升”“学历速成”服务,发布“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如何治理这些乱象,受访专家认为,在推进各中介机构自查自纠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牵头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监督惩戒等具有长效性、稳定性和约束力的工作机制。

机构宣传称“保录取”

“一对一辅导,保录取,会提供押题资料。”在北京市朝阳区上班的李莉(化名)告诉记者,总觉得毕业院校没那么出众,没能读上研究生有些遗憾,工作后想要提升下学历,就在某平台刷到这样一篇帖子。

“不需要考试即可获得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全程协助准备申请材料,一战成硕。”记者在李莉提供的帖子里看到这样的广告。李莉告诉记者,她想报考的这所院校如果想获得双证必须参加统一招生考试,并不像机构宣传的“不需要考试,申请即可获得”。李莉疑惑地私信咨询其工作人员,在添加koko官网下载的联系方式、被拉入群聊、填写个人信息等一系列操作后,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李莉,她想要报考的学校需要参加考试,李莉觉得机构这样操作是为了“揽客”而作的虚假宣传。

来自河北省的小王最近也想要提升学历,于是在某社交平台搜索择校信息,偶然间刷到一条“在线读研”的帖子。考虑到在线读研不用出国、花费较少,小王很感兴趣。中介推荐的学校是某海外院校,学时共计一年,包括10门课程、30个学分,均为线上授课,按时交作业和论文即可获得硕士学历。“机构的负责人承诺会有老师帮助完成作业,毕业后可帮助做wes(世界教育服务)认证,国内企业都能认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人认为很多海外学历获取门槛相对低、速度快,认可度也较高,所以愿意花费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学费”进行学历提升。这促使不少中介机构趁机而动,推出“学历提升”“学历速成”服务,发布“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认为,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本质上是由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质量以及学生自身的天赋、努力程度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不能由培训机构单方确保。培训机构作出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可能会误导某些不理智的消费者。我国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禁止教育、培训广告“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扬舟也提到,《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信息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对于被中介机构误导签订的合同,其有效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有证据证明合同是在学生受中介机构误导产生重大误解或者被欺诈的情况下签订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该合同。但如果学生在签订合同时明知或应当知道存在虚假宣传而仍然签订,那么合同可能被视为有效,但学生仍可以追究中介机构的违约责任。此外,如果合同中约定学历造假等严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事项,则这部分合同内容无效。”姚金菊说。

“拒绝退款”如何应对

“我是一名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我入行早,经验比较丰富,但想要跳槽升职却需要更高的学历,所以想提升下。但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就希望自己能尽快取得一个更好的学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路。”周先生在某平台看到可以“线上授课,有手机就能学,一年速成学历”的帖子后立即报了名。

但一年后并没有如周先生所愿。他在跳槽过程中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和单位都不认可这一学历。

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以“学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截至目前,相关投诉达4万余条,原因大多数为“虚假宣传”“拒绝退款”。

据消费者反映,其与中介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且在协议中写明“甲方确保学员所报院校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或者中国留学网可查。不管是报考中外合办在职mba(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国际独立办学在职mba,顺利毕业后,都可以获得国外的硕士学位证书”。

记者采访发现,他们在后续求职过程中拿着的这份“学历”并不被认可,其中多人多次与该机构协商要求退费时,部分机构也会以“已获取相关学历,双方签订的合同也并不保证一定能找到工作”为由拒绝退费。

目前,不少培训机构向学员作出这些承诺仅是为了招生宣传,诱导学生报名,牟取利益,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履行承诺的能力。姚金菊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培训机构应当对其宣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培训机构未能履行其承诺,导致学员遭受经济损失,则学员有权要求培训机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退还学费、赔偿损失以及支付违约金等。此外,如果培训机构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则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对消费者面临的“拒绝退款”问题,于扬舟建议:查阅合同,了解退款政策。保持友好态度,明确且坚决地表达退款意愿和理由,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如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详细陈述事情的经过,明确自己的诉求,配合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提供必要的证据和信息;如果与商家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根据协议提请仲裁。如果没有仲裁协议可以向机构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提升学历认证审查力度

记者在采访部分学历提升中介机构时,对方均称可以做wes文凭认证。记者就此类认证咨询了多家公司的hr(人力资源),他们都表示,“只予承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这一种,其他方式我们无法确认真假”。

“对于培训机构作出的‘保证一年硕士顺利毕业,两年到三年博士顺利毕业’的承诺,应持谨慎和理性态度。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留学中介机构,学生在作出选择时首先要确认机构的资质,优先考虑资质齐全、经验丰富的机构。可以通过查看机构的官方网站核实机构的营业执照、koko官网下载的业务范围等基本信息,并通过咨询亲友同学、学员评价等了解培训机构的口碑。”姚金菊提示。

针对近期有中介机构在各类“留学”项目的网络宣传中涉及大量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以及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有关的不实言论,该中心于近日发表严正声明:中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任何声称“包认证”或“内部渠道认证”的广告均为虚假宣传。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与国(境)外正规高校的录取、毕业等相关要求不符,涉嫌欺诈或者误导,请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留学生颁发速成硕士、博士学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立法层面的重视。将于2025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明确要求,“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的承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自2021年9月以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陆续发布了5个批次涉及32所国外高校或其学历教育项目的审查公告。

于扬舟指出,应当规范中介机构广告宣传方面的发布行为,加强对于相关机构广告发布主体以及内容的审核,特别注意对于有关入学条件、证书获取等方面的虚假和夸大信息进行过滤,不得发布违规违法的广告信息;通过举报热线、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建立案件台账,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对典型案例查处情况进行曝光,对损害人民群众和高校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震慑,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同时,教育部作为教育涉外监管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的宏观管理、政策规划和综合协调,还可以通过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加强宣传力度并发布警示公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完善行业‘白名单’管理制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姚金菊说。

责编:韦文洁

——法治周末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