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整改:突显生态修复
2021-01-14 09:00: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天津七里河湿地如今沙鸥翔、集锦鲤游泳。
法治周末记者 张贵志
“眼下的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露天煤矿,天空一碧如洗,矿山翠色欲流,花草交映,矿区重现碧草蓝天美景,沙棘、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等植被遍布,一片生意盎然,一派田园风光,嫣然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披着锦裳在轻抚着草原。”1月10日,生态环境部在“督察整改看成效”中描述到。
但谁曾想到,这里在2018年曾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点名批评,指出该煤矿存在违法侵占破坏草原,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而如今却成为了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
“这是科学有效实施修复治理工程的成果。”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取得的成果时说道。
法治周末记者从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7个督察整改案例来看,无论是北京市新凤河从“蚊子河”变生态廊道,还是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功能修复,以及吉林省长白山高尔夫球场和别墅问题治理、沈阳市祝家污泥处置整改、山西太原汾河治理等案例都突显了生态修复治理的成效。
开展六大修复治理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地区干旱少雨、无霜期短,每年仅有3个月的无霜期,11月份至翌年3月极寒天气可达到零下37度,高寒地区固有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制约整体治理进程和质量的瓶颈,导致幼苗成活率低,修复难度大。
为最大程度克服自然因素限制,提高科学治理水平,保障治理效果,霍林河露天煤矿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编制了《一号露天矿排土场生态修复专项治理方案》。
2018年至2019年,霍林河露天煤矿累计投入2.65亿元,完成治理绿化面积10980亩。在完成督察组指出的2074亩应治未治排土场基础上,对其他区域8906亩排土场完成了生态修复治理工程。2020年,计划继续投资约1.51亿元对新到位的排土场进行覆土整形、植被重建以及铺设相应灌溉系统,并查漏补缺,对往年已完成的区域进行补植补种,提升治理效果。
经过两年艰苦努力,霍林河露天煤矿已实现恢复植被、恢复生机、维持生态平衡的良好效果。真正兑现了“一年大变样、三年彻底整改”的承诺。复垦绿化率提高到97%、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35%以下提高到了51.5%,矿山复垦效果初步显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霍林河露天煤矿在让“破损的”都得到修复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好转。围绕“储煤不见煤、运煤不露煤、产煤不散烧”的思路,霍林河露天煤矿不断提升煤炭产业采运储各环节生态治理水平。
霍林郭勒市的居民介绍,两年多来亲眼见证了露天矿的巨大变化,原来小区周围的空气质量特别差,特别是刮风天,风沙很大,很少敢打开窗户通风,家里每周至少要擦两次玻璃,也很少穿白色衣服出门,自从2018年开始加大矿山治理力度后,小区周边的环境开始逐渐变好了,早晨起来开窗通风再也不用担心灰尘了,空气好了,心情自然也好了,早上出来晨练和晚饭后出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
整治高尔夫球场和违建别墅要求做好生态修复
1月12日,生态环境部在“督察整改看成效”中称,中国投资最大的单个旅游项目,吉林省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于2017年因违法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和别墅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
一时间,长白山国际度假区违建整治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自2017年9月30日实施取缔工作以来,2017年11月10日完成对长白山国际滑雪中心雪上二项夏季高尔夫球场和娱雪区夏季高尔夫球场的取缔工作,高尔夫球场经营活动全面停止,宣传设施以及供水、发球台、发球器等设施全部拆除,所有沙坑全部填埋,球场特征和功能彻底消除。2018年4月12日,别墅拆除正式启动,2018年6月28日,93栋187套违规别墅全部拆除。
在问题整改过程中,吉林省及白山市实行“一案双查”,加大监管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依规追究32名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其中:厅级5人,处级7人、科级及以下20人。
取缔高尔夫球场和拆除违建别墅工作结束后,2019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吉林省反馈“回头看”情况时指出,要紧盯长白山违建高尔夫球场及别墅问题后续整改工作,做好生态修复,巩固整改成果。
按照《还林复绿规划》和《还林复绿方案》要求,白山市于2019年5月10日正式启动还林复绿工作,截至2019年7月3日完成原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区的生态修复、还林复绿工程,共还林复绿240.47公顷。
通过取缔高尔夫球场拆除违建别墅、复植复绿后,优美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让山川保持该有的自然风貌。通过践行“两山”理念,利用好其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带来的生态收益,已经远高于商业开发。
抚松县东岗镇果松村与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相邻,村民冷国军目睹了违建拆除和复植复绿工作的全过程,他说:“这些违建对我们山里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拆除违建不光我们老百姓关心,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拆了以后变成一片花海,城里来观光旅游的人多了,我们村通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经营好的人家每年可收入20万元至30万元。”
曾经的污泥坑成整改典型
“曾经的9个污泥储存坑,如今净土回填、绿树覆盖。沈阳市12年的生态环境‘大难题’终于彻底解决。”记者从生态环境部1月11日的“督察整改看成效”中看到。
2007年以来,在沈阳市浑南区祝家镇裴家堡村的一处荒山凹地,存放了2007年至2013年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约150万吨含水污泥,占地约31.2公顷,对周边生态环境和村民居住产生环境影响,群众反映强烈。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把问题反映到了督察组,被中央环保督察组作为典型进行通报。
沈阳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重新明确了祝家污泥处置项目责任主体,向社会公开征集处置方案,并按照固体废物处置利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组织专家对污泥处置工艺进行论证,组织项目单位和工作专班到39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边试边改,对协同处置企业的处置工艺进行改进调整,逐渐摸索出3类适合祝家污泥处置利用工艺类型,在保证污泥无害化处置基础上,提高了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处置利用成本。
中央环保督察在“回头看”反馈意见中还指出,祝家污泥处置过程中,存在污染转移、进度滞后、监管缺位等“三大问题”。
沈阳市对此制定《祝家污泥处置管理工作方案》,锁定污泥现场、运输过程、接收处置、生态恢复和数据核定等“五大环节”,实行处置工作和监管工作“两个闭环”管理,采取计量称重、电子封签、运输前审批、运输中监管、gps定位、电子封签、车辆出入场视频监控等措施,强化污泥场内、场外过程管控,确保提泥、运输、接收、处置等环节全过程安全规范运行。同时,建立污泥处置全流程工作档案,将工作台账、环评报告、污泥进场记录、检测报告、影像资料等全部纳入档案,确保企业依法依规处置。并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和环境改善机制。
针对清挖后的祝家现场,沈阳市实行高标准生态修复,对9个污泥坑和周边地貌进行回填、修整、覆绿,全面恢复到2005年祝家现场的原始生态状态。截至2020年5月,祝家现场回填覆绿工作全部完成。
湿地功能修复实现环境与发展“双赢”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9.13平方公里,占天津市湿地总面积的12%,主要位于宁河区境内的七里海湿地,是天津市“南北生态”空间布局重要节点,素有“京津绿肺”之称。
2017年,曾因“在核心区和缓冲区违法建设湿地公园”而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中被“点名”。
对此,天津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编制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1 4”规划体系,接续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
两年多来,通过实施历史遗留清理、土地流转、生态移民、引水调蓄等“十大工程”,天津市实现了湿地功能修复、生态环境改善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湿地保护区主体区域所在的宁河区,以湿地生态修复为契机,推进了全区生态环境的“一体升级”。两年来,宁河区围绕“北国江南”定位,突出“留白、留绿、留璞”,将七里海湿地作为“支点”,把周边29个自然村全部打造为市级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同步提速北淮淀“中法小镇”规划建设,打造集健康养老、文化旅游、高端服务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样板区。
通过系统修复,七里海湿地“生态红利”得到不断释放。全区16万亩稻蟹混养、8万亩林下经济全面铺开,18家市级龙头企业、206个家庭农场、1351家专业合作社逐步取代了传统家庭经营模式,以种植食用菌和蔬菜为主的“百村千棚”工程亩均增收4万元左右,群众多层获利、多极收益,2019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位居全市第一,七里海湿地“金边儿”份量更重、含金量更足。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宁河的“金字招牌”,吸引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近年来,宁河区招商引资成果不断,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微淼商学院项目、科德汽车零部件、丰润生物科技肝素钠、中法生态小镇等项目纷纷落地,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作用更加突出,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落实天津市“1 3 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宁河,“绿水青山”初步实现了向“金山银山”的转变。2019年,全区gdp增速全市第一;2020年上半年,gdp、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幅排名全市前列。
责编: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