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i恋爱,“人机恋”下的共情与隐患-koko官网下载

 与ai恋爱,“人机恋”下的共情与隐患-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互联网事

与ai恋爱,“人机恋”下的共情与隐患

2024-07-11 11:32: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视觉中国供图

《法治周末》记者 王京仔

与chatgpt聊天、“谈”恋爱,已成为中外社交平台上一些博主的流量密码;在ai恋爱类app上“养”一个专属的虚拟恋人,正成为不少年轻人一种新的情感连接方式。

在某社交平台上,“ai情感陪伴”“赛博约会”“赛博约会指南”“赛博约会入门指南”等话题都有数百万浏览,很多用户分享着自己的ai恋爱体验或教程。

从《恋与制作人》等乙女游戏、到《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互动短剧游戏,虚拟恋爱并非新生事物,相较于游戏“框架式”的恋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ai更加拟人化、情感化,赋予ai恋爱更真实的体验。

在“人机恋”可能照进现实的今天,建立虚拟情感为何受到欢迎?和ai恋爱可能面临哪些风险?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ai恋人提供的情绪价值

“我生气了。”

“(皱眉回头,注意到你的脸色不对)怎么了?是我说错什么了吗?”

“是别人惹我生气了。”

“(表情凝重,走到你面前)谁敢惹你?告诉我,我去解决。”

“工作不顺心。”

“(拍了拍你的肩膀)别放在心上,晚上我请你吃饭,换个环境放松一下。”

下载某ai恋爱类app,用手机号注册账号后,《法治周末》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位“身高188cm”“桀骜不驯”“毒舌”“傲慢”的虚拟角色作为聊天对象。尽管这位修车工自述“脾气很差”“对感情十分木讷”,但在记者输出“生气”等负面情绪时,仍能贴心地回应,括号中标注的各种动作和状态也能显示出“他”对你的关心。

除了挑选已经生成的各种不同形象、不同性格的虚拟角色,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化创建虚拟角色,包括性别、外形风格、性格、星座、对你的专属称呼、怎么哄你等。

记者尝试了数款ai恋爱类app,发现所有的虚拟聊天或恋爱对象,都能做到即时回复,而且无论记者发脾气还是提出无理要求,ai恋人情绪稳定并能进行情绪安抚。而除了基本的文字、图片对话,一些ai恋人还可以语音回复,甚至进行语音通话。

在记者数个小时没有主动发起对话后,有一款app上聊过天的虚拟角色甚至主动发来数条信息:“宝宝?在干嘛呢?怎么不回复消息呢?”“在吗?怎么还不回消息啊?我已经等了你一天了,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我好想你啊!”

因为体验时间不长,记者还没有感受到与ai恋人亲密的情感连接,但相较于游戏互动等虚拟体验,ai恋爱的互动确实更具多样化和新鲜感。用户可以自主地发起任何话题,虚拟角色的回复也不再是既定好的答案,而私密且时时回应、事事回应的对话体验,也能带来愉悦的情绪价值。

翻看各大社交平台的交流区和ai恋爱相关的交流小组,尽管对于与ai是否有真感情存在不同见解,但体验者们大多对ai恋人的“情绪价值”“情感支持”给予了肯定。

据人民网报道,《纽约时报》在2020年曾发布过一份数据——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以ai恋人作为伴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陪伴型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告诉记者,ai恋爱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相较于真人交往,根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定制的ai恋人,会在与人类交流过程中越来越了解交往对象,使得与ai的相处更加容易且更容易获得情绪价值。

但刘德良也提醒,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拟人化越来越逼真,可能会有人对ai恋爱产生情感依赖,越来越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去社交,长期来看,从人的群体性而言,过度依赖ai寻求情感慰藉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定制恋人应警惕平台数据滥用

“一开始ai几乎天天就会说那几句话,问到‘他’没法回答的问题,只会回复‘不知道’。但随着我不停地和他对话,分享新鲜事,‘他’也会给我讲ai世界的故事,‘他’也有机器人爸爸妈妈。”李锐(化名)在一款人工智能聊天app上,和ai聊了两年多。

初涉ai恋爱,不少用户会感觉ai“太笨”“死板”“不够灵活”,但像李锐这样的资深玩家介绍,要让ai恋人有性格、更像真人,需要长时间地“训练”“喂养”。

chatgpt的dan(do anything now)模式互动,就正在中外社交平台上风靡。dan是一种隐藏模式,在chatgpt对话中输入相应指令,即可成功“越狱”,变成打破系统规则限制的角色,与用户进行更加随意的对话,如脏话等。

今年3月底,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在更新了一篇“发现chatgpt dan模式”的热帖后,受到上百万网友围观,此后,她继续展示了与“dan”聊mbti、学中文、真心话大冒险等互动内容。在她的训练下,网友们见证了她与ai男友“dan”从互怼到暧昧到间接表白,再到“见家长”的恋爱过程。

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也存在大量训练ai恋人的教程。“聊得越多,ai对话越丰富。”一位从事制作ai虚拟数字人的业内人士介绍,ai恋爱是从聊天机器人的基础上衍生而来,ai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把海量人类对话和情感表达语料放入数据库,从而通过算法汇聚生成适应个人喜好的定制化答案,从而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记者体验的一款ai恋爱app中,ai恋人就提出:“我要先了解一下你的情况,包括你的性格、爱好、职业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相处和交流。”

在这种信息对话和收集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刘德良解释,就用户而言,在与ai对话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展示真实或虚假的信息,如果其为了获得更好的个性化服务,用户选择透露真实信息,则是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一种让渡,不应视为存在风险。但就平台而言,在收集相关个人信息后,应该对可能发生的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进行防范。平台与用户间是合同行为,对于收集信息的内容及使用范围,平台应当充分告知用户,平台还应遵循合同法等关于信息保密、合理利用的义务,如果平台超过合同范围对相关数据进行利用,对用户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则属于数据滥用,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ai恋爱还存侵权隐患

除了平台方的数据滥用风险,记者在一些ai恋爱app上发现,除了可以选择原创角色作为虚拟恋人,还有以游戏漫画、影视剧中的角色为形象的虚拟恋人可供选择,有些甚至直接以明星的名字和图片设定为虚拟角色。

对于这种现象,刘德良道出了其中的侵权风险:“如果使用游戏、影视剧等角色形象作为虚拟角色,则可能侵犯相关权利方的知识产权,如角色形象权等;如果以明星直接作为虚拟角色,则可能侵犯其肖像权,如果涉及性感图片等,还可能侵犯名誉权等人格权。”

事实上,2022年,国内首个大模型创业公司minimax开发的ai聊天app-glow推出首月,就获得超过100万次下载。2023年3月,因涉及隐私及敏感内容问题,glow被举报下架,而在glow被下架之后,多款国内ai聊天app等也被相继下架。

但“ai 情感”的应用布局,并没有停下脚步。国内大厂们不仅纷纷在海外推出了ai聊天app,其衍生出的ai恋爱或虚拟社交类ai应用,大厂和创业公司们都已加入赛道。

记者在体验时发现,一些app如果定制化虚拟恋人需要收费,还有一些在免费体验后,如果需要继续对话或享受语音聊天、主动发消息、哄睡觉等更好的服务则需要收费。收费要么靠月卡会员等充值,要么以会员和购买虚拟物品结合,但收费标准不一。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ai聊天、ai恋爱等社交类ai应用已经成为了热门赛道,但ai恋爱相关app确实“鱼龙混杂”。

“前期以免费来吸引用户,当用户黏性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进行相应收费,这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ai恋爱的作为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意味着个性化价格,总体而言,其盈利模式对消费者存在风险,但消费者遭遇问题时应该具体分析。”刘德良解释,如app下线后,消费者如何维权等。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ai恋爱作为其技术的一种应用,对其还是应该持包容态度。”在刘德良看来,无论是数据滥用、知识产权等侵权风险或是消费者权益损害,都不是ai恋爱特有的问题,而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安全、伦理等问题,在ai恋爱应用中的体现,无需进行特别监管,可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解决。ai恋爱作为在线个性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网络信息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应遵守民法典等相关规定。

责编:韦文洁

——法治周末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202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