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陪照护服务有了“国家指南”-koko官网下载

 免陪照护服务有了“国家指南”-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中国

免陪照护服务有了“国家指南”

2024-11-07 11:56:2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 编者按

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在立项指南中单独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国家医保局吸收地方探索的经验,设立“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为各地明确了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记者就“免陪照护服务”的试点情况展开了调查,发现“免陪照护服务”还有一些难点堵点需要解决,今推出相关报道,以期助力这项服务的持续探索和完善惠及更多的家庭。



从保障“无陪护”病房试点顺利进行的角度,医院亟须重视护理管理工作,无论是薪酬,还是管理,护理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未来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团队中,应该有专职负责护理管理者的一席之地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针对无陪护病房的试点与推广,国家层面再出新政。

10月26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今年年底前各省份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试点地区免陪照护服务收费将有据可依。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福建、浙江多地推进“无陪护”病区试点。

不过,在没有家属的陪伴下,“无陪护”病房真的能提供优质按需照护吗?实行政府指导价后,能否降低相关的费用?目前是否具有全国推广的条件?

价格规范化

“无陪护”病房并非新模式。

2010年,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规范(试行)》,提出“不依赖家属或者家属聘请护士照顾患者”。此后,国内医院掀起了探索“无陪护”病房的探索模式。

无陪护病房,即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也不需要家属自聘护工。

“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员岗位职责相对固定,专业性更强,既有利于照护患者,也能够减轻患者家属负担。”国家医保局称。

从2019年开始,福建、山东、河南、天津等地开始试点无陪护病房。

以福建省为例。2022年7月末,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进行研讨,联合四部门制定并印发了《福建省无陪护病房服务规范》的通知,要求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实施「无陪护」病房的试点工作。

随后,2023年12月,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局、医保局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从今年1月起,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

今年3月起,无陪护病房在福建全面展开。三明、漳州、泉州、龙岩等多地表示,从今年开始,全市的所有三级、二级公立医院都要实行无陪护制度。

而试点地区的收费也与此前聘请护工不同。

以福建南平邵武市总医院为例,按照邵武市现行规定,无陪护病房费用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为三档:85元、135元、195元。该费用已整体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只需承担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而以往在普通病房中需额外支付的一级、二级、三级护理费用,导尿管护理、吸痰护理、动静脉置管护理、一般专项护理费以及机械辅助排痰等项目,在无陪护病房中均不再另行收费。

不过,上述“通知”表示,为避免新项目被滥用,挤占有限的护理服务资源,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患者可自主选择由医疗机构提供的“免陪照护服务”,也可选择社会化、市场定价的护工服务。

在丁香园上,有网友在“无陪护病房”的相关话题下留言:之所以期待无陪护病房,是因为过去住院找护工通常只能通过熟人介绍或者自己联系,能不能找到好的基本靠碰,价格也不透明。

“有的300元一天,有的400元,还有最高的要500元一天。”这位网友吐槽。

此次“通知”出台后,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价格项目被规范化,能够推动照护流程逐步朝着更专业方向发展。

看到这个“通知”,冯瑞(化名)感觉看到了一线曙光,“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能够有政府指导价,就不会有护工公司随意哄抬护工价格”。

作为长期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冯瑞的护工公司已经在北京经营了十几个年头,“以前没有指导价格,定价不统一,但是溢价部分还是需要病人和家属来承担。”冯瑞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重塑病房秩序

无陪护病房推广的这些年,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重塑了病房秩序。

姚怀芳是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件事:

2020年,她的一个亲人突然去世。这个小伙子30多岁,去世前一个多月,除了白天工作,每天晚上还要守在床边照顾中风住院的父亲。父亲严重偏瘫,每隔两个小时就需要翻一次身,生活不能自理,小伙子也舍不得花200元每天雇护工。父亲最终因病情加重去世。第二天,小伙子也因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

目睹了患者家属长期住院陪护的艰难,姚怀芳深知病人的护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2022年,作为安徽省政协委员的她提出提案,希望实现患者住院“零陪护”。

她表示:“无陪护病房等重症监护方式,对医院、患者、家属、护理管理等都有利。”

和姚怀芳一样,很多医护人员都认同“无陪护”病房模式,意味着将陪护人员纳入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无陪护”病房还能缓解“一人住院,全家负担”的困境。

姚怀芳曾在自己工作的医院做过调查,发现住院患者至少有70%需要陪护人员。

“在‘421’家庭结构下,一对年轻夫妇可能要照顾4位老人,这是所有独生子女家庭都会面临的挑战。传统的照护模式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姚怀芳说。

在厦门心脏病医院,时任护理部主任的陈媛副院长带领团队设计了从住院到出院的完整流程。门诊医生确认患者住院,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无人陪护管理后,签订陪护服务协议。之后,患者被送至病房,交由责任护士和陪护人员管理。

据媒体报道,病房实行门禁系统,每天下午3点到7点允许家属探望。非探望时间,病房里只有病人,如果有需要,按一下床上的呼叫铃,护士就会很快赶过来。病房提供一日三餐,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还提供洗漱、喂食、协助上厕所等服务。但并不是所有家属都不能陪护患者。

如果幼儿、老年人、危重患者等特殊群体有需要,医生评估后可以批准一名家属陪护,但不允许参与护理,医院病房的陪护率不超过10%。

管理困境

不过,无陪护病房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7年,北京市9家医院就开始试点护理员制度,由医院护理部统一聘用、管理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探索用护理员逐步取代护工。不过,在推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告诉记者,在医疗机构中,一直存在着重医疗轻护理的问题。

他表示,虽然在医学界经常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但由于医院本身的护理定价比较低,医院的床位费也比较低,所以往往医疗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不愿意在护理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同时医院受医保等政策的限制,医疗机构如果自己增加护理人员,显然它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用‘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通过第三方的公司合作来提升病人的护理水平,也是一种折中的办法。”王岳说。

王岳建议,从保障“无陪护”病房试点顺利进行的角度,医院亟须重视护理管理工作,无论是薪酬,还是管理,护理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未来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团队中,应该有专职负责护理管理者的一席之地。

要投更多精力在护理上

河北省一家三甲医院内的医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缺乏对护理人员进行主动管理的意愿,因为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不是卫生医疗部门考核医院的指标。

有受访者表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监管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

冯瑞告诉记者:“尽管是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是医院指定的,但是目前医院多是通过招标与第三方护理公司签订劳动协议。如果因为护工因护理不当导致患者受伤或感染,患者会要求医院承担责任。”

“这时候医院又会找到第三方公司追责,很多时候,是患者趁着护工去打饭偷偷下床走动造成的坠床,但是因为权责不明确,这时候产生的纠纷费用几乎都是公司来赔付。”冯瑞说。

作为患者及家属,更多人关心医院提供的护理服务是否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期待。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质疑“无陪护”服务模式,称“很多重病患者一分钟都不能离开亲人,无法接受一对多的陪护”。

同时,医生也有自己的担忧,有医生在丁香园上留言表示:担心护理人员不专业,一对多的护理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紧急情况下医生无法与家属快速沟通,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不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的医院在试点“无人陪护”模式时,会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

例如,厦门心脏病医院将陪护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或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但仍需卧床或部分生活自理的患者;三级护理免费,适用于症状较轻、自理能力较强的患者。

王岳表示,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很重要的就是要让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公益性的回归就要求医疗机构更多地把精力放在那七分的护理上。当真正医疗机构把它的资源更多地配给到护理上,招聘更多的护理人员来达到我们政府规定的床护比要求,我想这才是从根本上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今后应该逐步把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服务性收费和服务性比例加大,这样才能够让患者真正感觉到医学温暖。”王岳说。

而在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才,让有需求的群体得到帮助,也是护理服务市场在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重点。

责编:戴蕾蕾

——法治周末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2023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